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喻名乐
12年,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然而,对于脑瘫兄弟戴子坤和戴仲寅来说,这个12年,是无比幸福的12年,是无限惊喜的12年,也是充满期待的12年。
通往湘潭高新区板塘街道西塘村茶园组的道路,湖南工程学院雷锋社的同学们都再熟悉不过了,每个周末,从这里通往戴子坤和戴仲寅的家中,他们也已经坚持了12年。
这个周末,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戴子坤和戴仲寅在母亲的帮助下早早起床,一边整理一边张望,他们知道雷锋社的同学们一定会如约而至,而今天又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呢?兄弟俩默契地相视一笑。
子坤今年27岁,仲寅21岁,兄弟俩早年丧父,又患上了同样的疾病,因先天性脑瘫而肢残,从3岁左右开始不能行走。又由于脑瘫所致的肌肉萎缩等疾病,除了去医院做康复训练和治疗,就只能待在家里,连大小便和洗澡都得靠母亲帮助。
子坤和仲寅的世界很小,除了家里的亲戚和偶尔到来的爱心人士,他们极少有和外人交流的机会。因为残疾他们也失去了读书的机会,很长时间里,家里的电视成了兄弟俩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。除了照顾这对毫无自理能力的兄弟外,年过半百的母亲还要种菜养猪贴补家用,已经满脸皱纹累弯了腰。
二十多年来,各级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关注着这个不幸的家庭,发生了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。
而直到2009年春天,子坤、仲寅的命运发生了改变,他们的世界开始变大了。
摄影师杨力田关注且帮扶子坤、仲寅兄弟,并把他们的故事告诉湖南工程学院雷锋社负责人邓然老师。从那以后,雷锋社的同学走进了这个家庭。雷锋社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公益社团。每到周末,都有四名以上的学生来到子坤、仲寅身边,陪伴他们学习、玩耍、做手工艺品,带兄弟俩走出家门,让他们亲眼看到了外面的世界,体验到了这个时代的生活。
由于家境所限,子坤和仲寅从没有过同龄人一样的生日。每逢兄弟俩生日,只是餐桌上多一两道菜,这也是母亲唯一能做的。“给兄弟俩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!”邓然老师组织学生们买了生日蛋糕和鲜花,陪兄弟俩唱歌跳舞,过了他们生命中第一个别具一格的生日。
为了让兄弟俩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。雷锋社的同学们又借来轮椅,将兄弟俩推到东方红广场,让他们看看城市的高楼大厦和人流车流。兄弟俩没有上过学,更没见过大学的模样,同学们就推上子坤和仲寅,到了工程学院的校园,一起体验指挥机器人表演,一起观看了3D打印的神奇效果。子坤、仲寅兄弟俩成了湖南工程学院的贵宾,食堂的阿姨把他们点的菜全都端上桌,任他们吃个够。兄弟俩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吃饭的场面,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可口的食物,吃得特别开心。
兄弟俩正值青春年华,当然渴望见识更大的世界。有一年,他们想去观看湖南省的残运会开幕式,雷锋社的同学们自己打的,背着扶着兄弟俩在湘大体育馆看了场规模宏大的艺术表演。照顾他们的同学们个个累得大汗淋漓,兄弟俩乐得手舞足蹈,过了很久,他们还在家中回忆那个五彩缤纷的夜晚。
没有上过学、不识字,也是阻挡兄弟俩对外交流的一道障碍。十多年来,雷锋社的同学们坚持帮助兄弟俩识字、写字、学数学和英语。由于肢体残疾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教他们比教一般的孩子难度更大。刚开始的时候,约定一周后要完成的作业只是随意涂写的几个歪歪斜斜的字体,数字更是没有概念,英语则是丢三落四。十多年过去了,子坤、仲寅能够用文字聊微信了,能算三位数的加减乘除了,能说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了。“老师”换了一届又一届,“课程”却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。谁敢想象,12年前,雷锋社的同学们刚刚和他们接触时,兄弟俩连“谢谢”也不会说,表情呆滞,根本无法与人沟通呢?
为了锻炼兄弟俩的动手能力,也为了帮助他们自食其力,雷锋社的同学们还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做灯笼、折纸鹤、剪福字、做手工串珠。兄弟俩被查出肌肉加剧萎缩后,雷锋社的同学们每年都发起爱心募捐和爱心义卖活动,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,这些钱全部送到了兄弟俩手中。
雷锋社的指导老师贾珍告诉我们,12年来,工程学院的师生共有2000多人次来到这对脑瘫兄弟家中。12年前的雷锋社成员的确是兄弟俩的“哥哥姐姐”,而现在的雷锋社成员却都是他们的“弟弟妹妹”了,但子坤、仲寅却坚持着这样的称呼。雷锋社的成员们毕业后,也还在关注着兄弟俩。12年前来的“芳芳姐姐”(吴小芳)和“聪聪哥哥”早就毕业了,现在也常常和兄弟俩视频聊天。
母亲深有感触地说,每个周末是兄弟俩最快乐的日子,他们每天都在等雷锋社的“哥哥姐姐”们到来。兄弟俩失去了很多,也得到了很多,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幸福。